10月18日,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(CCTV-10)《地理?中國》欄目播出《自然奇觀 天坑 7》,這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、專注普及地理知識的團隊,走進漢中鎮巴,深入圈子崖天坑與天懸天坑,開啟了一場探尋地心奧秘的探險之旅。
作為漢中天坑群中極具代表性的兩處景觀,二者各有千秋:
天懸天坑是漢中地區最為”標準”的天坑 —— 其口徑達100至110米,深度183米,坑底海拔1595米,直徑170至220米,開口面積約 6983平方米,是漢中所有天坑里最為規則的天坑;

天懸天坑
天懸天坑的垂直巖壁造就了獨特的 “微世界”:坑內光照稀少,空氣潮濕,土壤水分接近飽和,氣溫常年恒定,經億萬年演化形成了獨立的特殊生態系統。這里不僅生長著種類繁多的蕨類、苔蘚、種子植物,還孕育著各類真菌與地衣,其中坑底大量分布的枝狀地衣,更是對地衣類別中環境要求極為苛刻的種類。
而圈子崖天坑則藏著地質演化的密碼。不同于傳統天坑常見的水平巖層,它的巖層呈現出垂直與多方向傾斜的特征,專家據此推斷,這片區域曾經歷過極為復雜的構造運動,為研究大巴山地質變遷提供了珍貴樣本。

圈子崖天坑
從生態秘境到地質活化石,鎮巴這兩處天坑展現著億年巖溶作用雕琢的自然奇觀,也讓更多人窺見漢中天坑群填補全球巖溶地質研究空白的科學價值。
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,為分享傳播之用,非商業用途。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
